首页 综合体育  〉 乔丹个人介绍(​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中工国际:与国药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投资者早报)

乔丹个人介绍(​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中工国际:与国药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投资者早报)

2023-05-25 13:24 浏览: 103

nbsp;2017年5月16日,亿联银行在长春市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举办盛大开业典礼,这也标志着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从此诞生。亿联银行定位“数字银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为客户提供 7×24小时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经过五年的发展,亿联银行资产规模从20亿发展到了600亿;自营APP、微信银行等渠道,存款客户超过219万,线上贷款授信客户超过2600万,累计为55万小微企业解融资之急,为近2万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不忘初心nbsp; 普惠大众亿联银行锚定普惠金融领域,在消费金融、农村金融、小微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五年的探索完善了自身的产品结构,建立了“以消费金融打造自营品牌,以小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三位一体”服务格局。在消费金融方面,有“亿联易贷”和“亿贷”两大产品,以平台合作的“亿联易贷”产品保持资产规模和收益稳定,以“亿贷”发力自营品牌和业务能力建设,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累计投放超过2800 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00万户,贷款余额达到231 亿元。在小微金融方面,积极围绕小微客户、民营企业需求开展小微金融创新,推出“生意贷”“亿微贷”“易税贷”“亿企贷”四款小微金融产品,产品极速申请、循环授信、随用随支、便捷还款,满足不同小微客群特点及经营需求;借助信用支持计划、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利好,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支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超过360亿,nbsp;在贷余额突破100亿,为55万普惠小微客户纾困解难。nbsp;在农村金融方面,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 “亿农贷”满足客户在疫情期间无接触获得贷款的融资需求,助力春耕生产,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利息优惠的线上贷款。“亿农贷”累计发放贷款 14.85 亿元,服务近 2万名农户,几乎无逾期及不良,90%以上客户选择提前还款、结清再贷,形成良性循环,受到了农户的认可和好评。凭借“便捷的服务流程、有效的成本管控、高效的客户体验”,亿联银行的创新服务先后荣获了多项大奖,包括国际零售银行家(RBI)“年度最佳创新产品奖”、金融时报2020年最佳普惠金融服务中小银行奖、STIF2021第二届国际科创节“金融数字创新奖”、 2021中国金鼎奖“年度普惠金融奖”等荣誉称号。科技赋能 质效齐增科技能力是业务能力发展的基础,亿联银行5年来持续进行科技投入和科技能力建设,如今已小有成果。为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防止异地盗刷、团伙欺诈等资金风险。亿联银行建设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风控系统,从贷前的反欺诈模型和人脸识别,核心授信环节的多维风控模型,再到贷后环节的高频检测与预自动处理,以及多元化的催收策略和人工智能催收等,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满足线上信贷“短小高频”且灵活的用款需求。以小微贷款为例,产品的系统建设、技术应用、风控策略及模型累计打通企业主、工商、司法、发票等30余个数据接口,并对数据进行解析清洗加工,形成多维标签体系,实现自动化授信审批决策,实现对授信额度穿透管理。5年来,亿联银行率先在银行关键金融联机交易场景上线第三代分布式开源数据库,在关键数据自主可控方面抢占优势;成功完成同城灾备中心容灾切换演练,实现了16个重要系统业务接管,使其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全系统协同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全新的水平;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风控系统、AI 算法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月均27 万笔智能授信评分。亿联银行在科技方面的努力也获得了多方认可,包括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度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二类成果奖”,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三等奖,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评审团推荐——全场荣耀奖”,2021中国金融数字科技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应用银奖”。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亿联银行已申请各项专项141项,软件著作权107项,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成为全国第四家、东北第一家获批高新企业的银行。暖心公益nbsp; 践行责任亿联银行一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饮水思源,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赠善款和各类物资、服务价值600余万元,包括为武汉疫情、西安疫情、吉林省疫情等捐赠价值480余万元的抗疫物资;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投入100余万元,与共青团吉林省委共同打造青年志愿者“互联网+公益”的智慧公益平台——“亿联志愿者时间云”,上线两年多来,注册用户20余万,累计公益时长35万余小时,已经成为吉林省内最活跃的线上公益平台之一。此外,亿联银行每年都开展主题公益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送欢乐,为希望小学送文具,为福利院残疾人送温暖,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垃圾分类、反诈知识,在手机银行推出老年版大字体版本,进行线上助老服务。经过5年的发展,亿联银行已经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周期。未来,亿联银行将继续坚定普惠金融方向,着力于发展自营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三农等普惠客群,通过构建核心风控能力及客户运营能力,不断强化风险化解及风险防范,稳步向建设一流数字银行的方向推进。nbsp;2017年5月16日,亿联银行在长春市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举办盛大开业典礼,这也标志着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从此诞生。亿联银行定位“数字银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为客户提供 7×24小时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经过五年的发展,亿联银行资产规模从20亿发展到了600亿;自营APP、微信银行等渠道,存款客户超过219万,线上贷款授信客户超过2600万,累计为55万小微企业解融资之急,为近2万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不忘初心nbsp; 普惠大众亿联银行锚定普惠金融领域,在消费金融、农村金融、小微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五年的探索完善了自身的产品结构,建立了“以消费金融打造自营品牌,以小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三位一体”服务格局。在消费金融方面,有“亿联易贷”和“亿贷”两大产品,以平台合作的“亿联易贷”产品保持资产规模和收益稳定,以“亿贷”发力自营品牌和业务能力建设,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累计投放超过2800 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00万户,贷款余额达到231 亿元。在小微金融方面,积极围绕小微客户、民营企业需求开展小微金融创新,推出“生意贷”“亿微贷”“易税贷”“亿企贷”四款小微金融产品,产品极速申请、循环授信、随用随支、便捷还款,满足不同小微客群特点及经营需求;借助信用支持计划、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利好,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支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超过360亿,nbsp;在贷余额突破100亿,为55万普惠小微客户纾困解难。nbsp;在农村金融方面,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 “亿农贷”满足客户在疫情期间无接触获得贷款的融资需求,助力春耕生产,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利息优惠的线上贷款。“亿农贷”累计发放贷款 14.85 亿元,服务近 2万名农户,几乎无逾期及不良,90%以上客户选择提前还款、结清再贷,形成良性循环,受到了农户的认可和好评。凭借“便捷的服务流程、有效的成本管控、高效的客户体验”,亿联银行的创新服务先后荣获了多项大奖,包括国际零售银行家(RBI)“年度最佳创新产品奖”、金融时报2020年最佳普惠金融服务中小银行奖、STIF2021第二届国际科创节“金融数字创新奖”、 2021中国金鼎奖“年度普惠金融奖”等荣誉称号。科技赋能 质效齐增科技能力是业务能力发展的基础,亿联银行5年来持续进行科技投入和科技能力建设,如今已小有成果。为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防止异地盗刷、团伙欺诈等资金风险。亿联银行建设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风控系统,从贷前的反欺诈模型和人脸识别,核心授信环节的多维风控模型,再到贷后环节的高频检测与预自动处理,以及多元化的催收策略和人工智能催收等,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满足线上信贷“短小高频”且灵活的用款需求。以小微贷款为例,产品的系统建设、技术应用、风控策略及模型累计打通企业主、工商、司法、发票等30余个数据接口,并对数据进行解析清洗加工,形成多维标签体系,实现自动化授信审批决策,实现对授信额度穿透管理。5年来,亿联银行率先在银行关键金融联机交易场景上线第三代分布式开源数据库,在关键数据自主可控方面抢占优势;成功完成同城灾备中心容灾切换演练,实现了16个重要系统业务接管,使其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全系统协同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全新的水平;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风控系统、AI 算法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月均27 万笔智能授信评分。亿联银行在科技方面的努力也获得了多方认可,包括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度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二类成果奖”,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三等奖,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评审团推荐——全场荣耀奖”,2021中国金融数字科技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应用银奖”。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亿联银行已申请各项专项141项,软件著作权107项,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成为全国第四家、东北第一家获批高新企业的银行。暖心公益nbsp; 践行责任亿联银行一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饮水思源,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赠善款和各类物资、服务价值600余万元,包括为武汉疫情、西安疫情、吉林省疫情等捐赠价值480余万元的抗疫物资;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投入100余万元,与共青团吉林省委共同打造青年志愿者“互联网+公益”的智慧公益平台——“亿联志愿者时间云”,上线两年多来,注册用户20余万,累计公益时长35万余小时,已经成为吉林省内最活跃的线上公益平台之一。此外,亿联银行每年都开展主题公益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送欢乐,为希望小学送文具,为福利院残疾人送温暖,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垃圾分类、反诈知识,在手机银行推出老年版大字体版本,进行线上助老服务。经过5年的发展,亿联银行已经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周期。未来,亿联银行将继续坚定普惠金融方向,着力于发展自营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三农等普惠客群,通过构建核心风控能力及客户运营能力,不断强化风险化解及风险防范,稳步向建设一流数字银行的方向推进。投资者网财经Mon, 16 May 2022 16:24:04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4锐叔论市 利好一大堆,3100稳了?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2此前市场极端悲观情绪有望逐渐修复,叠加当前市场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支撑,市场有望保持阶段性震荡上行的格局。《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上周五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保持在平盘线上震荡,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则震荡走弱并一度双双翻绿。午后,指数总体呈现震荡回升之势,并一直保持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96%、涨0.59%、涨0.29%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102家,显示市场情绪较高;个股涨跌比2715:1767,个股平均涨幅0,65%,赚钱效应偏强,两市成交额7572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7.80%。北上资金净流入逾20亿。在外围市场继续疲软的背景下,A股延续着近日相对强势的表现,之所以能一反常态的刚硬,源自于人心的变化,即市场对经济预期和政策预期的变化,而这两方面继续在周末释放出改善的信号。经济方面,继此前推动复工复产之后,昨天上海宣布从5月16日起,将分阶段推动复商复市。复商复市的领域主要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农贸市场;餐饮、理发和洗染服务。这说明上海已经基本完场社会面清零,而复工复产以及复商复市将带来经济的企稳回升,4月或就是我国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及经济底。政策方面,则继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首套房利率可在当期报价基础上下浮不超过20个基点,达到最低4.4%,二套房利率保持不变。经过测算,按贷款金额50万30年计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除了上述两个较大的利好,据昨天新华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新的SDR货币篮子在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于2027年开展下一次SDR定值审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权重的增加,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遏制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的态势,有利于促进北上资金的流入。5月13日晚,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公告,就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增加市场订单深度,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单交易对市场的冲击,提升市场稳定性,同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券商也是一个利好。此外,周末还有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将于近期发布、即将交付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印度禁止出口小麦等一系列行业层面的驱动消息。外围市场方面,应该是受到A股持续强势的提振,欧美股市也终于开始集体反弹,欧洲主要股指全部涨超2%,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则更是涨近4%,这反过来又对A股形成一定的推动。至于5月13日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再创2002年3月以来新低。4月社融和信贷双弱,被很多人视为利空,对此锐叔也有不同的看法。锐叔认为,一方面,4月社融和信贷双弱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后期回升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其实忽略了4月金融数据中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高增,4月单月新增M2增速高达40%,六个月滚动新增M2增速从0提升至8%。从社融与M2统计口径上来看,计入M2而不计入社融的科目主要包括由外汇占款、财政投放、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所创造但未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这些渠道可以派生M2,但在用于实体融资之前并不会增加社融规模。结合当前环境来看,财政存款投放可能是导致4月社融与M2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M2增速显著回升,而社融增速尚未明显回升发生了3次,分别发生在2012年上半年,2015年四季度,2020年二季度,都是在经济下滑后,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导致M2增速明显回升,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融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加速改善。这几次M2增速明显回升后,市场都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因此,金融数据若站在M2的角度上,对市场来说也属于利好。这么多利好之下,看来今天的市场会很热闹。不过,可能也会给之前仍然较为谨慎的投资者带来一些烦恼,上周五沪指收盘时已到3084点,今天只要一个高开就轻轻松松上了3100,离前面最低点已经反弹了200多点,这到底是追呢还是不追呢?锐叔以为,4月27日大盘的低点应该就是“市场底”,而此后很可能是一个长达数月的阶段性缓慢震荡上行的行情。而从技术上筹码分布的情况来看,大盘到3250左右的前期震荡平台附近,才会遇到较重的前期套牢盘的实质性压力,未来可以将第一目标位定在这里。不过,短线上若继续上冲,技术上KDJ指标将进入80以上的超买区域,容易出现震荡。因此,预计大盘在冲过3100点并继续向上拓展一定空间后,还有一个向下回抽3100整理整固的过程。那么在操作上,短期3100点左右应该是新的支撑位,在这个位置继续进行逢低吸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若上冲离开3100点太远,战术层面上就需要暂时谨慎追涨了。板块和热点方面,上周五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房地产、汽车类、交通设施等涨幅居前,造纸、水务、酒店餐饮等小幅下挫。题材方面,按涨停个股数量排序,物业管理、病毒防治、汽车零部件等最为活跃。房地产板块领涨两市并掀起涨停潮,涨停个股达到20只。从涨停标的上看,主要集中在深圳的地产企业,从主营上看物业股表现更强。房地产行业虽然从景气度上看仍未见拐点,但一直是锐叔比较看好的方向,因为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产业链体量巨大,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今年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到稳地产。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此前超70个城市在限购、限贷、限售、补贴等多个方面边际改善。而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高层支持下,预计后续各地相关政策的范围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事实上,近日就包括:5月13日,南京确认二孩以上家庭可购第三套房;5月14日,东莞出台楼市新政,二孩三孩家庭可多购一套房,“双证房”视为一套住房,增值税免征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而周末更有一个有关房地产行业的大利好: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这是央行2019年8月以来第一次下调这个下限标准,打破LPR利率下限的限制,政策态度超预期(之前要求首套房利率不低于LPR)。二季度以来,关于地产的消息比较密集,但都是基于“一城一策”的地方政策的改善,而这次央行的动作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政策的宽松,关于地产政策改善的预期又上了一个层次。在4月29日的早评中,锐叔就曾提到过,今年房地产行情的逻辑应该是调控政策上出现拐点,导致市场基于政策回暖下未来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回升的预期投资,这与以往几轮房地产板块行情启动的逻辑是一致的,比如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这四轮房地产板块的行情,都是在中央定调松绑地产之后不久开始的。而回顾以往四轮“稳增长”下的地产股行情,一般可以被划分为两段,两轮均有显著的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第一阶段:政策转向宽松+地产基本面下行;第二阶段:政策维持宽松+基本面改善。由于第二阶段是政策面和基本面共振,房地产板块戴维斯双击,表现甚至略优于主要靠政策驱动的第一阶段行情。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3月中旬至4月6日的房地产板块的上涨视为第一阶段,那么经过4月6日之后的阶段性调整之后,表现或许更优的第二阶段行情随时可能展开,当下仍是逢低布局的时机。疫后修复应该也是近期可以关注的重要方向,锐叔在上周五早评中重点提示的汽车板块,就属于上海当地的优势产业链,在复工复产预期下存在较大的修复机会。而从上周五市场的表现来看,汽车产业链也是与房地产板块并驾齐驱的强势品种,汽车类板块指数涨近5%,板块内个股涨停及涨超10%的数量达到24只。后市除了可以继续关注这个方向外,疫后修复方面还可以关注大消费。以历史四轮疫情扩散见顶时点(新增病例人数至峰值)之后,疫情受损链(酒店、餐饮、免税、旅游及景区、航空、一般零售等)均会迎来阶段性的行情,而上海宣布将于5月16日开始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也将对社会服务和消费行业构成利好推动。 上海市截至5月14日,全市12家重点连锁超市卖场企业,合计门店总数1625家,实开门店数1193家,占总门店数量的73.42%,其中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010家;全市15家重点连锁便利店企业,合计门店总数6208家,实开门店2214家,占总门店数量的35.66%,其中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541家。中期角度上,建议重点关注当前估值较为合意、受益于防疫半径缩小而景气预期改善的行业:社服(酒店/免税)、零售(互联网电商)、家电、物流。短期角度上,建议重点关注一下上海本地商业股的修复机会。此外,随着上海重点企业逐步复工复产,近日许多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推出了“数字哨兵”,能在极短时间内对进出人员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疫苗接种等防疫数据进行核验,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哨兵”即健康核验一体机。卡口部署完成数字哨兵系统后,通行人员只需在刷脸的同时扫码或刷身份证,即可快速实现人证、码、温四个维度多重数据的快速匹配核验。系统实时对核验结果进行提示并对通行人员未佩戴口罩或其他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大幅度减轻卡口防疫人员的工作负担,极大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确保核验准确、一个不漏。喜欢短线题材的朋友,也不妨对这个题材适当关注一下。周末还有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印度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一片哗然。据法新社报道,七国集团(G7)农业部长当地时间14日谴责了印度临时禁止小麦出口的决定。此外,就在中国北方小麦即将进入收割季节的时候,最近还有一个与小麦相关的消息,即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对此,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印度大米、小麦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产量占比达25.1%和14.1%。印度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二,粮食作物种类丰富,其中大米、小麦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比重高达40%。印度自2022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据印度气象局公布,2022年4月份印度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分别达35.9和37.78摄氏度,均创下122年以来的新高,预测5月气温或将进一步高企。本次印度高温对当地农作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对小麦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处于关键灌浆期,且主产区集中于持续高温的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当地专家预计印度小麦今年或将面临15-25%的平均减产。此外,考虑到部分印度北部及中部的水稻、棉花主产区正临播种季,如果高温情况延续,或将阻碍播种正常进行,可能对相关作物产量带来不利影响。此前,俄乌冲突加大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紧张预期,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尚不明朗,供需紧张或难缓解。另外美国、南美今年的干旱气候,也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现在印度又宣布禁止小麦出口,这无疑将使全球粮食供应“雪上加霜”,预判2022年全球粮价高景气有望延续。整个消息对A股农业板块也是一大刺激,短线上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操作策略:在外围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上周五大盘延续相对强势的表现,显示外部因素对A股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消息面上,周末利好云集,外围市场也企稳反弹,将助推A股短线继续上攻。阶段性来看,当前左右A股走势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经济面和政策面的走向,在这方面,重磅会议“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表述,有助于打消此前市场对政策是否继续发力“稳增长”的担忧,可以说“政策底”被进一步夯实。而随着国内疫情明显改善,决策层在基建发力、地产托底、市场主体纾困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等维度再次稳定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极端悲观情绪有望逐渐修复,叠加当前市场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支撑,市场有望保持阶段性震荡上行的格局。中期来看,今年政策面的总基调是以“稳”为主,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仍可在3100点左右考虑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此前市场极端悲观情绪有望逐渐修复,叠加当前市场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支撑,市场有望保持阶段性震荡上行的格局。《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上周五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保持在平盘线上震荡,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则震荡走弱并一度双双翻绿。午后,指数总体呈现震荡回升之势,并一直保持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96%、涨0.59%、涨0.29%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102家,显示市场情绪较高;个股涨跌比2715:1767,个股平均涨幅0,65%,赚钱效应偏强,两市成交额7572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7.80%。北上资金净流入逾20亿。在外围市场继续疲软的背景下,A股延续着近日相对强势的表现,之所以能一反常态的刚硬,源自于人心的变化,即市场对经济预期和政策预期的变化,而这两方面继续在周末释放出改善的信号。经济方面,继此前推动复工复产之后,昨天上海宣布从5月16日起,将分阶段推动复商复市。复商复市的领域主要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农贸市场;餐饮、理发和洗染服务。这说明上海已经基本完场社会面清零,而复工复产以及复商复市将带来经济的企稳回升,4月或就是我国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及经济底。政策方面,则继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首套房利率可在当期报价基础上下浮不超过20个基点,达到最低4.4%,二套房利率保持不变。经过测算,按贷款金额50万30年计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除了上述两个较大的利好,据昨天新华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新的SDR货币篮子在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于2027年开展下一次SDR定值审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权重的增加,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遏制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的态势,有利于促进北上资金的流入。5月13日晚,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公告,就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增加市场订单深度,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单交易对市场的冲击,提升市场稳定性,同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券商也是一个利好。此外,周末还有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将于近期发布、即将交付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印度禁止出口小麦等一系列行业层面的驱动消息。外围市场方面,应该是受到A股持续强势的提振,欧美股市也终于开始集体反弹,欧洲主要股指全部涨超2%,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则更是涨近4%,这反过来又对A股形成一定的推动。至于5月13日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再创2002年3月以来新低。4月社融和信贷双弱,被很多人视为利空,对此锐叔也有不同的看法。锐叔认为,一方面,4月社融和信贷双弱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后期回升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其实忽略了4月金融数据中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高增,4月单月新增M2增速高达40%,六个月滚动新增M2增速从0提升至8%。从社融与M2统计口径上来看,计入M2而不计入社融的科目主要包括由外汇占款、财政投放、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所创造但未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这些渠道可以派生M2,但在用于实体融资之前并不会增加社融规模。结合当前环境来看,财政存款投放可能是导致4月社融与M2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M2增速显著回升,而社融增速尚未明显回升发生了3次,分别发生在2012年上半年,2015年四季度,2020年二季度,都是在经济下滑后,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导致M2增速明显回升,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融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加速改善。这几次M2增速明显回升后,市场都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因此,金融数据若站在M2的角度上,对市场来说也属于利好。这么多利好之下,看来今天的市场会很热闹。不过,可能也会给之前仍然较为谨慎的投资者带来一些烦恼,上周五沪指收盘时已到3084点,今天只要一个高开就轻轻松松上了3100,离前面最低点已经反弹了200多点,这到底是追呢还是不追呢?锐叔以为,4月27日大盘的低点应该就是“市场底”,而此后很可能是一个长达数月的阶段性缓慢震荡上行的行情。而从技术上筹码分布的情况来看,大盘到3250左右的前期震荡平台附近,才会遇到较重的前期套牢盘的实质性压力,未来可以将第一目标位定在这里。不过,短线上若继续上冲,技术上KDJ指标将进入80以上的超买区域,容易出现震荡。因此,预计大盘在冲过3100点并继续向上拓展一定空间后,还有一个向下回抽3100整理整固的过程。那么在操作上,短期3100点左右应该是新的支撑位,在这个位置继续进行逢低吸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若上冲离开3100点太远,战术层面上就需要暂时谨慎追涨了。板块和热点方面,上周五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房地产、汽车类、交通设施等涨幅居前,造纸、水务、酒店餐饮等小幅下挫。题材方面,按涨停个股数量排序,物业管理、病毒防治、汽车零部件等最为活跃。房地产板块领涨两市并掀起涨停潮,涨停个股达到20只。从涨停标的上看,主要集中在深圳的地产企业,从主营上看物业股表现更强。房地产行业虽然从景气度上看仍未见拐点,但一直是锐叔比较看好的方向,因为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产业链体量巨大,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今年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到稳地产。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此前超70个城市在限购、限贷、限售、补贴等多个方面边际改善。而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高层支持下,预计后续各地相关政策的范围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事实上,近日就包括:5月13日,南京确认二孩以上家庭可购第三套房;5月14日,东莞出台楼市新政,二孩三孩家庭可多购一套房,“双证房”视为一套住房,增值税免征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而周末更有一个有关房地产行业的大利好: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这是央行2019年8月以来第一次下调这个下限标准,打破LPR利率下限的限制,政策态度超预期(之前要求首套房利率不低于LPR)。二季度以来,关于地产的消息比较密集,但都是基于“一城一策”的地方政策的改善,而这次央行的动作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政策的宽松,关于地产政策改善的预期又上了一个层次。在4月29日的早评中,锐叔就曾提到过,今年房地产行情的逻辑应该是调控政策上出现拐点,导致市场基于政策回暖下未来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回升的预期投资,这与以往几轮房地产板块行情启动的逻辑是一致的,比如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这四轮房地产板块的行情,都是在中央定调松绑地产之后不久开始的。而回顾以往四轮“稳增长”下的地产股行情,一般可以被划分为两段,两轮均有显著的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第一阶段:政策转向宽松+地产基本面下行;第二阶段:政策维持宽松+基本面改善。由于第二阶段是政策面和基本面共振,房地产板块戴维斯双击,表现甚至略优于主要靠政策驱动的第一阶段行情。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3月中旬至4月6日的房地产板块的上涨视为第一阶段,那么经过4月6日之后的阶段性调整之后,表现或许更优的第二阶段行情随时可能展开,当下仍是逢低布局的时机。疫后修复应该也是近期可以关注的重要方向,锐叔在上周五早评中重点提示的汽车板块,就属于上海当地的优势产业链,在复工复产预期下存在较大的修复机会。而从上周五市场的表现来看,汽车产业链也是与房地产板块并驾齐驱的强势品种,汽车类板块指数涨近5%,板块内个股涨停及涨超10%的数量达到24只。后市除了可以继续关注这个方向外,疫后修复方面还可以关注大消费。以历史四轮疫情扩散见顶时点(新增病例人数至峰值)之后,疫情受损链(酒店、餐饮、免税、旅游及景区、航空、一般零售等)均会迎来阶段性的行情,而上海宣布将于5月16日开始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也将对社会服务和消费行业构成利好推动。 上海市截至5月14日,全市12家重点连锁超市卖场企业,合计门店总数1625家,实开门店数1193家,占总门店数量的73.42%,其中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010家;全市15家重点连锁便利店企业,合计门店总数6208家,实开门店2214家,占总门店数量的35.66%,其中线上营业门店总数1541家。中期角度上,建议重点关注当前估值较为合意、受益于防疫半径缩小而景气预期改善的行业:社服(酒店/免税)、零售(互联网电商)、家电、物流。短期角度上,建议重点关注一下上海本地商业股的修复机会。此外,随着上海重点企业逐步复工复产,近日许多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推出了“数字哨兵”,能在极短时间内对进出人员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疫苗接种等防疫数据进行核验,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哨兵”即健康核验一体机。卡口部署完成数字哨兵系统后,通行人员只需在刷脸的同时扫码或刷身份证,即可快速实现人证、码、温四个维度多重数据的快速匹配核验。系统实时对核验结果进行提示并对通行人员未佩戴口罩或其他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大幅度减轻卡口防疫人员的工作负担,极大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确保核验准确、一个不漏。喜欢短线题材的朋友,也不妨对这个题材适当关注一下。周末还有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印度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一片哗然。据法新社报道,七国集团(G7)农业部长当地时间14日谴责了印度临时禁止小麦出口的决定。此外,就在中国北方小麦即将进入收割季节的时候,最近还有一个与小麦相关的消息,即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对此,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印度大米、小麦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产量占比达25.1%和14.1%。印度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二,粮食作物种类丰富,其中大米、小麦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比重高达40%。印度自2022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据印度气象局公布,2022年4月份印度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分别达35.9和37.78摄氏度,均创下122年以来的新高,预测5月气温或将进一步高企。本次印度高温对当地农作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对小麦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处于关键灌浆期,且主产区集中于持续高温的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当地专家预计印度小麦今年或将面临15-25%的平均减产。此外,考虑到部分印度北部及中部的水稻、棉花主产区正临播种季,如果高温情况延续,或将阻碍播种正常进行,可能对相关作物产量带来不利影响。此前,俄乌冲突加大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紧张预期,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尚不明朗,供需紧张或难缓解。另外美国、南美今年的干旱气候,也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现在印度又宣布禁止小麦出口,这无疑将使全球粮食供应“雪上加霜”,预判2022年全球粮价高景气有望延续。整个消息对A股农业板块也是一大刺激,短线上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操作策略:在外围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上周五大盘延续相对强势的表现,显示外部因素对A股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消息面上,周末利好云集,外围市场也企稳反弹,将助推A股短线继续上攻。阶段性来看,当前左右A股走势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经济面和政策面的走向,在这方面,重磅会议“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表述,有助于打消此前市场对政策是否继续发力“稳增长”的担忧,可以说“政策底”被进一步夯实。而随着国内疫情明显改善,决策层在基建发力、地产托底、市场主体纾困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等维度再次稳定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极端悲观情绪有望逐渐修复,叠加当前市场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支撑,市场有望保持阶段性震荡上行的格局。中期来看,今年政策面的总基调是以“稳”为主,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仍可在3100点左右考虑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投资者网财经Mon, 16 May 2022 14:55:10 GMT《投资者网》特约 毛锐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2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中工国际:与国药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投资者早报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1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税务总局对新出台的和延续实施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梳理,按照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依据的编写体例,形成涵盖33项内容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后续将根据新出台税费政策情况持续更新。新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包含,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第一财经)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证监会制定并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做市规定》共十七条,主要包括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内部管控、风险监测监控、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内容。规则发布后,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按照要求向证监会申请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资格。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配套业务细则,做好风险监测与日常监管,稳妥推进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证券时报)中证协、中基协制定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制定《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指引提出,支民资管计划原则上80%以上资产应当投资于符合投资目标的支持企业发展的股权、债权资产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品种。因处置风险等情形导致比例不达标的除外。(证券时报)证监会:将组织力量大力清理压缩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网络生存空间今天是第四届“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蓝皮书(2022)系列子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加强注册制下投资者关系管理倡议书》。重点防范非法推荐股票基金期货、违法违规私募基金、场外配资、股市黑嘴等风险。针对网上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信息多发情况,证监会表示,将组织力量大力清理,净化网络环境,压缩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网络生存空间。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上海证券交易所与资产管理机构、高校等66家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努力在全市场营造积极践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良好氛围。《倡议》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序言、正文和结尾。其中,正文共十条,从投资理念、机构行为、市场氛围三个维度向广大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相关倡议,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坚持”“三个应当”和“三个积极”。未来,我们将持续对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财政部等六部门:明确浦东新区研发机构适用进口税收政策资格认定事项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有关研发机构适用进口税收政策资格认定事项的通知,将按财关税〔2021〕24号文件规定应由上海市有关部门认定的部分研发机构,调整为由浦东新区有关部门认定(认定标准不变)。(证券时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通知指出,保险资金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该符合的要求包括:保险机构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担任发起机构的商业银行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者已经在境内外交易所主板上市。(36氪)白酒“新国标”6月1日正式实施,调香酒不再属于白酒范围白酒“新国标”6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于去年5月发布,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在两项新国标中,增加了调香白酒的定义。即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是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也就是说,新国标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蔚来现金储备526.5亿元,5月20日将于新加坡上市5月13日,蔚来公布新加坡交易所第二次上市补充文件,并披露公司最新财务信息。截至2022年2月28日,蔚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526.5亿元。蔚来将于5月20日正式登陆新交所挂牌交易,届时将成为首家在三地上市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证券时报)中工国际:与国药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工国际公告,近日,公司与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国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工国际依托快捷高效的海外网络布局,充分发挥医疗康养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专业化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多元化的融资能力;国药国际充分发挥在海外医疗医药项目、医疗服务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以及免税业务方面的产业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宁德时代与Arun Plus达成CTP技术许可协议宁德时代近日与泰国Arun Plus有限公司(Arun Plus)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东盟地区就电池相关业务开展合作,旨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授权ArunPlus使用CTP(高效成组)技术,双方将在泰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CTP技术的落地应用。Arun Plus是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的全资子公司。(证券时报)铁建重工:与深圳隧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铁建重工消息,近日,铁建重工与深圳市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鲁班大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面向整个深圳市场,深入交流了掘进机和特种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及租赁等合作内容,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圳隧道总经理胡鹰志表示,深圳市城市工程逐步转向地下施工,未来隧道施工设备需求大幅增加,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此次战略协议的签订,代表了深圳隧道与铁建重工强强联合进入新的里程碑,双方可在超大直径掘进机研发、金融租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辉能科技宣布与浦项制铁控股签署合作协议辉能科技宣布与浦项制铁控股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表明,辉能科技获浦项制铁控股投资,并建立长期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合作开发并制造符合辉能科技独家固态电池要求使用之负极、正极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基于材料开发之成果,双方朝向优先供应协议的方向共同努力。(36氪)通策医疗:收购和仁科技29.75%股份,将成为第一大股东通策医疗公告,5月15日,公司与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通策医疗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7879.53万股股份(约占标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为7.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保龄宝:公司将全面启动整合并购保龄宝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2023年是公司的“布局整合”年,公司将全面启动整合并购,在夯实B端业务的前提下,积极拓展C端健康业务的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与实体产业初步融合,形成生物、健康、产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新格局。公司一直在C端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后续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告。(证券时报)申通快递新公司含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申瑞伟业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根有,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道路货物运输;汽车拖车、求援、清障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运输设备租赁服务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申通快递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36氪)新能源技术创新企业“Princeton NuEnergy”获近千万美元种子轮投资新能源技术创新企业美国“Princeton NuEnergy”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纬创资通领投,国内某头部知名双币投资机构、壳牌Ventures、格陵兰科技、知化投资机构风投基金WorldQuant Ventures、CleanTech Open、AIBasis基金跟投;沧澜资本担任公司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市场拓展、以及团队扩充。(36氪)钙钛矿光伏技术企业“协鑫光电”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钙钛矿光伏技术企业“协鑫光电”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光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此次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完善公司100MW钙钛矿生产线和工艺。AR/VR光学模组企业“耐德佳”宣布完成B+轮融资近日,国内AR/VR光学模组企业“耐德佳”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应用于AR/VR光学模组产能提升、技术研发升级等。(36氪)“金坤生物”完成约数亿元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家投资近日,合成生物学领域新材料公司“金坤生物”完成约数亿元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家投资。据介绍,金坤生物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集团型公司,主攻第四代生物医用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即童颜针主要材料)、聚乙丙交酯、聚己内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尤其专注于PLLA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亮道智能发布中国市场首款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亮道智能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客户发布自研纯固态Flash侧向激光雷达——LDSense Satellite。据亮道智能介绍,LDSense Satellite是国内市场上首款纯固态侧向激光雷达。(36氪)国汽智控发布国内首个面向量产的车规级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ICVSEC2.5国汽智控发布国内首个面向量产的车规级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ICVSEC2.5。据介绍,该版本涵盖数据防护和隐私保护两项核心功能,包括硬件、软件、容器等三种形态,并在多家主机厂实现落地。(36氪)优艾智合推出多功能型科学考察移动机器人ARIS-8848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公司日前设计并制造出全球首台在5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稳定工作的多功能型科学考察移动机器人ARIS-8848,并于2022年5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助力5月4日的登顶珠峰活动。(36氪)比亚迪发布iTAC技术:提升电动车驾控性能,e平台3.0全新车型搭载5月13日晚间,比亚迪宣布,为了让电动车在打牢安全基础的情况下提升驾控性能,独家开发了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iTAC(intelligence Torque Adaption Control),该技术将搭载在 e 平台 3.0 全新车型上。比亚迪表示,在响应速度上,iTAC 识别精度提升 300 多倍,可提前 50ms 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在轮端抓地力出现异常但还未出现打滑时,系统就已经识别到抓地力异常并提前调整,让车辆恢复稳定。(IT之家)荔枝集团发布“益声关爱计划”荔枝集团发布“益声关爱计划”,共同组织落实“有声主播助残就业”扶持计划,签约残疾人主播。据介绍,荔枝将提供专业主播培训计划、官方流量扶持,此外还将通过平台优选一批核心头部主播作为官方助残宣传委员,通过每月定期直播分享残疾人就业故事、福利政策。“电小二Jackery”发布光充户外电源2000Pro户外电源品牌“电小二Jackery”发布了太阳能充电储能产品——电小二光充户外电源2000Pro。据官方介绍,这款光充户外电源在太阳能快充条件下,最快仅需2.5小时即可充满2160Wh容量电量。(36氪)飞猪推出景区电子票根,预计6月底前将覆盖超200家景区飞猪日前推出景区电子票根,预计6月底前将覆盖超200家景区。据官方透露,除提升景区覆盖之外,飞猪后续还计划围绕电子票根的功能和场景,与景区联合开展时令活动、热点IP、公益活动等。(36氪)《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发布: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56%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一同发布《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京东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56%,其中36-45岁人群为预制菜消费主力军,2021年销量占比达36%。而2021年Z世代人群的预制菜购买数量同比增长了137%。此外,一二线级城市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2021年一、二线城市预制菜成交金额占比达60%。(36氪)人民币SDR权重上调至12.28%,专家解读:有助于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专家表示,人民币SDR货币篮子权重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不断地提高境外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化程度,提高政策和数据的透明度,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投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有利的环境。管涛:央行货币政策时间窗口并非美联储是否加息 而是通胀期到来之前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今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这加大了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有可能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最近两个月中国的CPI同比、环比增速出现上升,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时间窗口并不是美联储是否加息,而是通胀期来之前。(财联社)保险业协会:2021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1%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车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结束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证券时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税务总局对新出台的和延续实施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梳理,按照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依据的编写体例,形成涵盖33项内容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后续将根据新出台税费政策情况持续更新。新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包含,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第一财经)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证监会制定并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做市规定》共十七条,主要包括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内部管控、风险监测监控、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内容。规则发布后,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按照要求向证监会申请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资格。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配套业务细则,做好风险监测与日常监管,稳妥推进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证券时报)中证协、中基协制定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制定《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指引提出,支民资管计划原则上80%以上资产应当投资于符合投资目标的支持企业发展的股权、债权资产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品种。因处置风险等情形导致比例不达标的除外。(证券时报)证监会:将组织力量大力清理压缩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网络生存空间今天是第四届“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蓝皮书(2022)系列子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加强注册制下投资者关系管理倡议书》。重点防范非法推荐股票基金期货、违法违规私募基金、场外配资、股市黑嘴等风险。针对网上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信息多发情况,证监会表示,将组织力量大力清理,净化网络环境,压缩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网络生存空间。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上海证券交易所与资产管理机构、高校等66家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努力在全市场营造积极践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良好氛围。《倡议》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序言、正文和结尾。其中,正文共十条,从投资理念、机构行为、市场氛围三个维度向广大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相关倡议,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坚持”“三个应当”和“三个积极”。未来,我们将持续对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财政部等六部门:明确浦东新区研发机构适用进口税收政策资格认定事项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有关研发机构适用进口税收政策资格认定事项的通知,将按财关税〔2021〕24号文件规定应由上海市有关部门认定的部分研发机构,调整为由浦东新区有关部门认定(认定标准不变)。(证券时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通知指出,保险资金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该符合的要求包括:保险机构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担任发起机构的商业银行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者已经在境内外交易所主板上市。(36氪)白酒“新国标”6月1日正式实施,调香酒不再属于白酒范围白酒“新国标”6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于去年5月发布,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在两项新国标中,增加了调香白酒的定义。即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是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也就是说,新国标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蔚来现金储备526.5亿元,5月20日将于新加坡上市5月13日,蔚来公布新加坡交易所第二次上市补充文件,并披露公司最新财务信息。截至2022年2月28日,蔚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526.5亿元。蔚来将于5月20日正式登陆新交所挂牌交易,届时将成为首家在三地上市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证券时报)中工国际:与国药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工国际公告,近日,公司与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国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工国际依托快捷高效的海外网络布局,充分发挥医疗康养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专业化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多元化的融资能力;国药国际充分发挥在海外医疗医药项目、医疗服务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以及免税业务方面的产业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宁德时代与Arun Plus达成CTP技术许可协议宁德时代近日与泰国Arun Plus有限公司(Arun Plus)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东盟地区就电池相关业务开展合作,旨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授权ArunPlus使用CTP(高效成组)技术,双方将在泰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CTP技术的落地应用。Arun Plus是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的全资子公司。(证券时报)铁建重工:与深圳隧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铁建重工消息,近日,铁建重工与深圳市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鲁班大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面向整个深圳市场,深入交流了掘进机和特种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及租赁等合作内容,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圳隧道总经理胡鹰志表示,深圳市城市工程逐步转向地下施工,未来隧道施工设备需求大幅增加,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此次战略协议的签订,代表了深圳隧道与铁建重工强强联合进入新的里程碑,双方可在超大直径掘进机研发、金融租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辉能科技宣布与浦项制铁控股签署合作协议辉能科技宣布与浦项制铁控股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表明,辉能科技获浦项制铁控股投资,并建立长期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合作开发并制造符合辉能科技独家固态电池要求使用之负极、正极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基于材料开发之成果,双方朝向优先供应协议的方向共同努力。(36氪)通策医疗:收购和仁科技29.75%股份,将成为第一大股东通策医疗公告,5月15日,公司与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通策医疗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7879.53万股股份(约占标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为7.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保龄宝:公司将全面启动整合并购保龄宝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2023年是公司的“布局整合”年,公司将全面启动整合并购,在夯实B端业务的前提下,积极拓展C端健康业务的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与实体产业初步融合,形成生物、健康、产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新格局。公司一直在C端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后续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告。(证券时报)申通快递新公司含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申瑞伟业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根有,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道路货物运输;汽车拖车、求援、清障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运输设备租赁服务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申通快递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36氪)新能源技术创新企业“Princeton NuEnergy”获近千万美元种子轮投资新能源技术创新企业美国“Princeton NuEnergy”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纬创资通领投,国内某头部知名双币投资机构、壳牌Ventures、格陵兰科技、知化投资机构风投基金WorldQuant Ventures、CleanTech Open、AIBasis基金跟投;沧澜资本担任公司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市场拓展、以及团队扩充。(36氪)钙钛矿光伏技术企业“协鑫光电”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钙钛矿光伏技术企业“协鑫光电”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光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此次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完善公司100MW钙钛矿生产线和工艺。AR/VR光学模组企业“耐德佳”宣布完成B+轮融资近日,国内AR/VR光学模组企业“耐德佳”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应用于AR/VR光学模组产能提升、技术研发升级等。(36氪)“金坤生物”完成约数亿元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家投资近日,合成生物学领域新材料公司“金坤生物”完成约数亿元A轮融资,日初资本独家投资。据介绍,金坤生物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集团型公司,主攻第四代生物医用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即童颜针主要材料)、聚乙丙交酯、聚己内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尤其专注于PLLA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亮道智能发布中国市场首款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亮道智能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客户发布自研纯固态Flash侧向激光雷达——LDSense Satellite。据亮道智能介绍,LDSense Satellite是国内市场上首款纯固态侧向激光雷达。(36氪)国汽智控发布国内首个面向量产的车规级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ICVSEC2.5国汽智控发布国内首个面向量产的车规级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ICVSEC2.5。据介绍,该版本涵盖数据防护和隐私保护两项核心功能,包括硬件、软件、容器等三种形态,并在多家主机厂实现落地。(36氪)优艾智合推出多功能型科学考察移动机器人ARIS-8848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公司日前设计并制造出全球首台在5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稳定工作的多功能型科学考察移动机器人ARIS-8848,并于2022年5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助力5月4日的登顶珠峰活动。(36氪)比亚迪发布iTAC技术:提升电动车驾控性能,e平台3.0全新车型搭载5月13日晚间,比亚迪宣布,为了让电动车在打牢安全基础的情况下提升驾控性能,独家开发了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iTAC(intelligence Torque Adaption Control),该技术将搭载在 e 平台 3.0 全新车型上。比亚迪表示,在响应速度上,iTAC 识别精度提升 300 多倍,可提前 50ms 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在轮端抓地力出现异常但还未出现打滑时,系统就已经识别到抓地力异常并提前调整,让车辆恢复稳定。(IT之家)荔枝集团发布“益声关爱计划”荔枝集团发布“益声关爱计划”,共同组织落实“有声主播助残就业”扶持计划,签约残疾人主播。据介绍,荔枝将提供专业主播培训计划、官方流量扶持,此外还将通过平台优选一批核心头部主播作为官方助残宣传委员,通过每月定期直播分享残疾人就业故事、福利政策。“电小二Jackery”发布光充户外电源2000Pro户外电源品牌“电小二Jackery”发布了太阳能充电储能产品——电小二光充户外电源2000Pro。据官方介绍,这款光充户外电源在太阳能快充条件下,最快仅需2.5小时即可充满2160Wh容量电量。(36氪)飞猪推出景区电子票根,预计6月底前将覆盖超200家景区飞猪日前推出景区电子票根,预计6月底前将覆盖超200家景区。据官方透露,除提升景区覆盖之外,飞猪后续还计划围绕电子票根的功能和场景,与景区联合开展时令活动、热点IP、公益活动等。(36氪)《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发布: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56%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一同发布《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京东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56%,其中36-45岁人群为预制菜消费主力军,2021年销量占比达36%。而2021年Z世代人群的预制菜购买数量同比增长了137%。此外,一二线级城市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2021年一、二线城市预制菜成交金额占比达60%。(36氪)人民币SDR权重上调至12.28%,专家解读:有助于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专家表示,人民币SDR货币篮子权重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不断地提高境外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化程度,提高政策和数据的透明度,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投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有利的环境。管涛:央行货币政策时间窗口并非美联储是否加息 而是通胀期到来之前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今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这加大了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有可能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最近两个月中国的CPI同比、环比增速出现上升,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时间窗口并不是美联储是否加息,而是通胀期来之前。(财联社)保险业协会:2021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1%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车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结束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证券时报)投资者网财经Mon, 16 May 2022 13:32:25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1休闲食品业2021年增收不增利 拓渠道调品类能否走出低谷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8《投资者网》谢莹洁编辑nbsp; 吴悦作为疫情期间的受益板块,食品行业表现相对稳健。休闲食品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居民日常消费,尤其是年轻“吃货”们最青睐的品类之一。但自今年以来,二级市场对食品板块热情降温,前期被机构争相追捧的休闲食品股表现尤为惨淡。年初至今(截至5月12日收盘),申万休闲食品板块累计下滑25.7%,其中,良品铺子( 603719.SH )、三只松鼠( 300783.SZ )、立高食品(300973.SZ)累计跌幅超过40%。板块估值(PE TTM)中位数相较于一年前的46倍跌至34倍,目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2021年年报披露情况显示,休闲食品企业营收多同比增长,但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速为负值。研究机构认为,2021 年食品饮料遭遇高基数、新渠道、高投放三重压力,业绩表现较差,预计2022年将明显改善。疫情为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戴维斯双击(指在低市盈率时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获取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可能性大,长期行业整合预计加速。(申万休闲食品指数年初至今二级市场走势)休闲食品公司多增收不增利2021年,A股休闲食品板块共20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722.23亿元,同比增长9.2%;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76 亿元。同比增长 12.74%。整体来看,大部分公司营收呈现小幅增长,从中位数来看,近半数企业的销售规模在28.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率超过12.5%。按营业收入规模排序,三只松鼠以97.7亿元的收入规模排名第一,良品铺子以93.24亿元紧随其后;营收最低的是生产、销售麻花类休闲食品(十八街麻花为代表产品)的桂发祥( 002820.SZ ),仅有4亿多元的规模。《投资者网》研究发现,坚持以线下传统渠道为主的企业,保持了可观的收入规模,如绝味食品( 603517.SH )、桃李面包( 603866.SH )、洽洽食品( 002557.SZ ),2021年营收分别为65.5亿元、63.35亿元、60亿元,同比增长24%、6.2%、13%。营收增速方面,休闲食品板块20家公司中,有16家同比上涨。其中,主营烘焙食品原料的立高食品增速位列第一,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5.6%;位列其后的有绝味食品、南侨食品( 605339.SH )、劲仔食品( 003000.SZ ),这三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均超20%。(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营收)相比之下,以电商为主要渠道的休闲食品公司更容易将销售收入规模做大,但其在净利润方面并不占优势,如营收排名一、二位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分别以4.1亿元与2.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仅排名第五与第九。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味食品、桃李面包、洽洽食品在净利润方面排名前三,分别达到9.8亿元、9.3亿元、7.6亿元。净利润增速方面,行业内仅8家公司同比上涨。来伊份( 603777.SH )涨幅最高,达到147.5%,绝味食品、三只松鼠净利润增速超30%,立高食品、广州酒家( 603043.SH )增幅超过20%。(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归母净利润)从盈利水平来看,休闲食品板块20家公司中,有14家毛利率超过31%,有10家净利率超过10%。毛利率排名前列的为主打烘焙产品的元祖股份(62%)、西麦食品(46.7%)、来伊份(43.5%)。(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盈利水平)高基数+新渠道+高投放致业绩承压2021年,休闲食品公司业绩承压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除业绩高基数压力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来自渠道端的影响,即流量去中心化,社区团购、直播等新兴渠道崛起,龙头企业市占率受到冲击。另外,食品采购成本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棕榈油、豆油、大豆等休闲食品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给休闲食品公司带来了成本压力。受商超客流下滑、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传统商超销售代表公司业绩表现不佳。如黑芝麻( 000716.SZ )2021年亏损1.09亿元。黑芝麻业绩表现不佳基于多方面因素,主要受2021年市场大宗物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原材料采购价格整体上涨;其次,新品培育与投放,销售费用增加,新品培育和推广初期毛利率较低,双方面挤压利润空间。好想你(002582.SZ )也处于转型期。2021年其聚焦“红枣+食药同源”战略,在新品研发、促销、渠道等多方面均处于投入期,费用率有所上升。2021年,该公司营收12.81亿元,同比下降57.32%;归母净利润为6163.41万元,同比下降97.14%。在行业出现共同问题的情况下,以黑芝麻、好想你为代表的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可能在于调整速度滞缓,费用投放较高,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业绩未能及时释放。不过机构普遍认为,未来食品公司的短期影响因素会逐渐减弱,行业有望恢复增长。疫情背景下,食品饮料报表业绩韧性较强,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因此更容易获得资金的偏好。中银证券指出,2021年需要消化业绩高基数的压力,预计2022年不再受高基数的困扰。短期受益于疫情,休闲食品等2020年营收出现阶段性爆发,2021年需求回归正常;同时2020年疫情导致营销活动被动暂停,费用投入较低,2021年恢复正常投放;社区团购对传统渠道的冲击较大,而食品公司短期难以平衡新渠道与传统渠道之间的关系,随着食品公司在渠道、产品、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主动改变,预计2022年新渠道冲击将明显减弱。调整渠道、品牌、品类等策略面对成本上涨压力,甘源食品、洽洽食品等纷纷提价,而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公司则通过供应链提效、调整渠道布局、聚焦核心单品获取规模效应等提价之外的方式应对。以良品铺子为例,其在线上布局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线上渠道为营收贡献48.6亿元,同比增加21.4%,其中抖音平台营收同比增长3.6倍。线下渠道方面,良品铺子成立专门的流通渠道事业部,已入驻零售通、京喜通两大新零售平台,并与沃尔玛、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达成合作关系。线下门店拓店也在加速,新开门店619家,净增门店273家,线下收入同比增长16.3%至42.9亿元。从盈利指标上看,良品铺子整体毛利率承压,毛利率从2020年的30.5%下滑至26.77%;由于加大抖音等社交电商投放促进曝光引流、增加儿童零食等功能性产品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同比增长,净利率由4.36%下滑至3.03%。除了渠道调整,食品公司多对商品品类也进行改良。多家上市公司都采取了多品类甚至是多品牌战略,例如三只松鼠推出了“小鹿蓝蓝”婴童食品品牌、“养了个毛孩”宠物食品品牌;良品铺子推出了健身零食品牌“良品飞扬”、儿童零食品牌“小食仙”等。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休闲食品企业改变了全品类产品结构,减少商品种类。三只松鼠精简品项,将重点放在核心品种坚果品类上。2021年,坚果品类达到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4.3%,坚果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51.8%,毛利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9.4%。机构研报指出,这一调整主要是为应对网红品牌依靠特色强烈、定位精准的单品快速崛起的情况。当前休闲食品龙头正从全品类食品转变风格,逐渐形成品牌差异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单品,预计此举将有效改善行业增收不增利的现状。及时调整策略企业获资本增持另一个产品品类方面的关注点在于近年来的健康饮食风潮,这被休闲食品企业视作消费升级的标志。良品铺子建立35天快速产品上新机制,推出以少糖、少脂肪、少添加为特征的单品,如黑麦吐司、大波浪面包等,多款上市不足6月即实现销售额过千万。但从主打产品相对不太符合“健康潮流”的生产企业收入增速来看,这类食品的销售增速并不比健康食品差。如绝味食品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4%至65.5亿元,洽洽食品同比增长13%至59.8亿元。与全品类企业缩减品类相对应的是,单一模式的公司在拓宽品类。譬如在瓜子之外,洽洽食品近年来把坚果品类逐步做到了17%以上的收入占比。在品类上变化最大的是盐津铺子( 002847.SZ ),作为一家以蜜饯为主要产品的公司,其烘焙产品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而蜜饯炒货和豆制品的销售占比有所下降。从二级市场的机构增减持情况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机构增持,如良品铺子,其机构持股数从0.06亿股增加到1.8亿股,洽洽食品机构持股数从3.6亿股增加到4.12亿股。而主打单一品类的绝味食品、煌上煌( 002695.SZ )、好想你均在2021年被减持,绝味食品的机构持股数从2021年年初的4.8亿股降至4.5亿股;同为卤制品企业,煌上煌的持股数从3.4亿股下降至3亿股。(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机构持股数量)展望未来,信达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疫情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戴维斯双击可能性大,长期行业整合预计加速。市场一直认为休闲大行业但很难跑出大公司,这更多是阶段上发展的不同,以巧克力、糖果为代表的西式零食进入我国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国内的果冻也逐步在品类上形成了“排排坐”,品类发展阶段更快的瓜子,目前洽洽食品基本占据了40%以上的袋装瓜子市场份额。休食食品这个行业虽然确实竞争激烈,品类更迭也较快,但是对于一些大品类,如坚果、辣卤等,依旧有望能够跑出细分品类龙头企业。对于未来的投资建议,国盛证券指出,参考2020年市场演绎,居家场景再现,补库景气有望重演,疫情封控期间休闲食品超额收益突出。考虑渠道、物流及成本等多重变量扰动,首推确定性相对较强的休闲零食龙头洽洽食品,建议关注估值修复逻辑较顺且华东地区逆势拓展的桃李面包,关注业绩逐季改善转型红利释放的盐津铺子及新产品新渠道双重驱动的甘源食品(002991.SZ )。​(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谢莹洁编辑nbsp; 吴悦作为疫情期间的受益板块,食品行业表现相对稳健。休闲食品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居民日常消费,尤其是年轻“吃货”们最青睐的品类之一。但自今年以来,二级市场对食品板块热情降温,前期被机构争相追捧的休闲食品股表现尤为惨淡。年初至今(截至5月12日收盘),申万休闲食品板块累计下滑25.7%,其中,良品铺子( 603719.SH )、三只松鼠( 300783.SZ )、立高食品(300973.SZ)累计跌幅超过40%。板块估值(PE TTM)中位数相较于一年前的46倍跌至34倍,目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2021年年报披露情况显示,休闲食品企业营收多同比增长,但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速为负值。研究机构认为,2021 年食品饮料遭遇高基数、新渠道、高投放三重压力,业绩表现较差,预计2022年将明显改善。疫情为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戴维斯双击(指在低市盈率时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获取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可能性大,长期行业整合预计加速。(申万休闲食品指数年初至今二级市场走势)休闲食品公司多增收不增利2021年,A股休闲食品板块共20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722.23亿元,同比增长9.2%;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76 亿元。同比增长 12.74%。整体来看,大部分公司营收呈现小幅增长,从中位数来看,近半数企业的销售规模在28.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率超过12.5%。按营业收入规模排序,三只松鼠以97.7亿元的收入规模排名第一,良品铺子以93.24亿元紧随其后;营收最低的是生产、销售麻花类休闲食品(十八街麻花为代表产品)的桂发祥( 002820.SZ ),仅有4亿多元的规模。《投资者网》研究发现,坚持以线下传统渠道为主的企业,保持了可观的收入规模,如绝味食品( 603517.SH )、桃李面包( 603866.SH )、洽洽食品( 002557.SZ ),2021年营收分别为65.5亿元、63.35亿元、60亿元,同比增长24%、6.2%、13%。营收增速方面,休闲食品板块20家公司中,有16家同比上涨。其中,主营烘焙食品原料的立高食品增速位列第一,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5.6%;位列其后的有绝味食品、南侨食品( 605339.SH )、劲仔食品( 003000.SZ ),这三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均超20%。(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营收)相比之下,以电商为主要渠道的休闲食品公司更容易将销售收入规模做大,但其在净利润方面并不占优势,如营收排名一、二位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分别以4.1亿元与2.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仅排名第五与第九。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味食品、桃李面包、洽洽食品在净利润方面排名前三,分别达到9.8亿元、9.3亿元、7.6亿元。净利润增速方面,行业内仅8家公司同比上涨。来伊份( 603777.SH )涨幅最高,达到147.5%,绝味食品、三只松鼠净利润增速超30%,立高食品、广州酒家( 603043.SH )增幅超过20%。(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归母净利润)从盈利水平来看,休闲食品板块20家公司中,有14家毛利率超过31%,有10家净利率超过10%。毛利率排名前列的为主打烘焙产品的元祖股份(62%)、西麦食品(46.7%)、来伊份(43.5%)。(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盈利水平)高基数+新渠道+高投放致业绩承压2021年,休闲食品公司业绩承压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除业绩高基数压力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来自渠道端的影响,即流量去中心化,社区团购、直播等新兴渠道崛起,龙头企业市占率受到冲击。另外,食品采购成本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棕榈油、豆油、大豆等休闲食品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给休闲食品公司带来了成本压力。受商超客流下滑、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传统商超销售代表公司业绩表现不佳。如黑芝麻( 000716.SZ )2021年亏损1.09亿元。黑芝麻业绩表现不佳基于多方面因素,主要受2021年市场大宗物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原材料采购价格整体上涨;其次,新品培育与投放,销售费用增加,新品培育和推广初期毛利率较低,双方面挤压利润空间。好想你(002582.SZ )也处于转型期。2021年其聚焦“红枣+食药同源”战略,在新品研发、促销、渠道等多方面均处于投入期,费用率有所上升。2021年,该公司营收12.81亿元,同比下降57.32%;归母净利润为6163.41万元,同比下降97.14%。在行业出现共同问题的情况下,以黑芝麻、好想你为代表的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可能在于调整速度滞缓,费用投放较高,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业绩未能及时释放。不过机构普遍认为,未来食品公司的短期影响因素会逐渐减弱,行业有望恢复增长。疫情背景下,食品饮料报表业绩韧性较强,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因此更容易获得资金的偏好。中银证券指出,2021年需要消化业绩高基数的压力,预计2022年不再受高基数的困扰。短期受益于疫情,休闲食品等2020年营收出现阶段性爆发,2021年需求回归正常;同时2020年疫情导致营销活动被动暂停,费用投入较低,2021年恢复正常投放;社区团购对传统渠道的冲击较大,而食品公司短期难以平衡新渠道与传统渠道之间的关系,随着食品公司在渠道、产品、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主动改变,预计2022年新渠道冲击将明显减弱。调整渠道、品牌、品类等策略面对成本上涨压力,甘源食品、洽洽食品等纷纷提价,而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公司则通过供应链提效、调整渠道布局、聚焦核心单品获取规模效应等提价之外的方式应对。以良品铺子为例,其在线上布局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线上渠道为营收贡献48.6亿元,同比增加21.4%,其中抖音平台营收同比增长3.6倍。线下渠道方面,良品铺子成立专门的流通渠道事业部,已入驻零售通、京喜通两大新零售平台,并与沃尔玛、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达成合作关系。线下门店拓店也在加速,新开门店619家,净增门店273家,线下收入同比增长16.3%至42.9亿元。从盈利指标上看,良品铺子整体毛利率承压,毛利率从2020年的30.5%下滑至26.77%;由于加大抖音等社交电商投放促进曝光引流、增加儿童零食等功能性产品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同比增长,净利率由4.36%下滑至3.03%。除了渠道调整,食品公司多对商品品类也进行改良。多家上市公司都采取了多品类甚至是多品牌战略,例如三只松鼠推出了“小鹿蓝蓝”婴童食品品牌、“养了个毛孩”宠物食品品牌;良品铺子推出了健身零食品牌“良品飞扬”、儿童零食品牌“小食仙”等。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休闲食品企业改变了全品类产品结构,减少商品种类。三只松鼠精简品项,将重点放在核心品种坚果品类上。2021年,坚果品类达到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4.3%,坚果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51.8%,毛利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9.4%。机构研报指出,这一调整主要是为应对网红品牌依靠特色强烈、定位精准的单品快速崛起的情况。当前休闲食品龙头正从全品类食品转变风格,逐渐形成品牌差异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单品,预计此举将有效改善行业增收不增利的现状。及时调整策略企业获资本增持另一个产品品类方面的关注点在于近年来的健康饮食风潮,这被休闲食品企业视作消费升级的标志。良品铺子建立35天快速产品上新机制,推出以少糖、少脂肪、少添加为特征的单品,如黑麦吐司、大波浪面包等,多款上市不足6月即实现销售额过千万。但从主打产品相对不太符合“健康潮流”的生产企业收入增速来看,这类食品的销售增速并不比健康食品差。如绝味食品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4%至65.5亿元,洽洽食品同比增长13%至59.8亿元。与全品类企业缩减品类相对应的是,单一模式的公司在拓宽品类。譬如在瓜子之外,洽洽食品近年来把坚果品类逐步做到了17%以上的收入占比。在品类上变化最大的是盐津铺子( 002847.SZ ),作为一家以蜜饯为主要产品的公司,其烘焙产品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而蜜饯炒货和豆制品的销售占比有所下降。从二级市场的机构增减持情况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机构增持,如良品铺子,其机构持股数从0.06亿股增加到1.8亿股,洽洽食品机构持股数从3.6亿股增加到4.12亿股。而主打单一品类的绝味食品、煌上煌( 002695.SZ )、好想你均在2021年被减持,绝味食品的机构持股数从2021年年初的4.8亿股降至4.5亿股;同为卤制品企业,煌上煌的持股数从3.4亿股下降至3亿股。(休闲食品板块2021年机构持股数量)展望未来,信达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疫情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戴维斯双击可能性大,长期行业整合预计加速。市场一直认为休闲大行业但很难跑出大公司,这更多是阶段上发展的不同,以巧克力、糖果为代表的西式零食进入我国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国内的果冻也逐步在品类上形成了“排排坐”,品类发展阶段更快的瓜子,目前洽洽食品基本占据了40%以上的袋装瓜子市场份额。休食食品这个行业虽然确实竞争激烈,品类更迭也较快,但是对于一些大品类,如坚果、辣卤等,依旧有望能够跑出细分品类龙头企业。对于未来的投资建议,国盛证券指出,参考2020年市场演绎,居家场景再现,补库景气有望重演,疫情封控期间休闲食品超额收益突出。考虑渠道、物流及成本等多重变量扰动,首推确定性相对较强的休闲零食龙头洽洽食品,建议关注估值修复逻辑较顺且华东地区逆势拓展的桃李面包,关注业绩逐季改善转型红利释放的盐津铺子及新产品新渠道双重驱动的甘源食品(002991.SZ )。​(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Mon, 16 May 2022 13:32:25 GMT《投资者网》谢莹洁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8成本、渠道双重承压 千禾味业多举措降费用能否保增长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9《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今年以来,千禾味业(603027.SH)的股价持续低迷,从1月4日的24.33元一路震荡下跌,5月13日收报16.84元/股,较上年同期的32.30元已经腰斩。公司目前的总市值为135亿元,动态市盈率为60.88倍,高于海天味业(603288.SH)的48.14倍、中炬高新(600872.SH)的31.17倍、恒顺醋业(600305.SH)的35.74倍。合理情况下,高估值应有持续的业绩高增长支撑,若业绩前景不乐观,则可能出现“估值杀”。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千禾味业也不例外。从公司目前的业绩来看,干扰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多项控费保利润千禾味业成立于1996年,于2016年上市,主营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千禾味业营收19.25亿元,同比增13.7%;获得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7.58%。事实上,2021年是调味品行业的低谷时刻。一方面,成本端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调味品企业赖以生存的传统经销体系遭遇冲击。原料方面,根据公司财报,黄豆、豆粕等是直接材料,占采购成本的70%以上。据wind数据,自2018年以来,黄豆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增长,由2018年年初的3848.30元/吨上升至2020年末的5056.70元/吨,年复合增速达14.63%。2021年,成本端的大豆等直接原材料、包材价格持续上行。根据浙商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40.5%、23.4%、3.2%,玻璃、瓦楞纸的价格则分别增长了15.6%、13.5%。种种因素之下,大部分调味品企业在2021年营收增长放缓、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以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海天、加加、厨邦、恒顺这些品牌为例,所属公司海天味业、加加酱油(002650.SZ)、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在2021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9.71%、-15.34%、-0.15%、-6.45%,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18%、-145.48%、-16.63%、-62.28%,净利率分别同比减少1.44、13.07、3.63、9.64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千禾味业2021年的业绩似乎相对稳健,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公司在近几年也陷入了盈利困境。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2016年-2021年,其营收规模从7.7亿元增至19.2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但净利润却没有同步跟涨,在2018年出现分水岭。2018年-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1.98亿元、2.06亿元、2.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6.61%、-17.4%、3.81%、7.58%;净利率同样有所下滑,同期分别为22.53%、14.63%、12.15%、11.5%。拆解公司的利润结构来看,成本是制约利润上涨的因素之一。2018年-2021年,直接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幅分别为6.92%、25.17%、17.89%、24.14%,带动营业总成本分别增11.18%、29.06%、19.37%、23.07%,逐渐大幅高于净利润增幅。2021年,公司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以期走出低谷,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期内广告费用同比增125%至2.29亿元。另外,公司还实施降薪举措。2021年,其销售人员较2020年新增4%至1143人,人均年薪为11.49万元,整体销售人员的薪酬较2020年下降16%。2022年一季度,为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公司再度缩减了相关费用,包括减少广告宣传费用投入,提高人效等。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5.1%,同比下降10.6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在这些举措作用下,利润弹性得以释放,期内公司营收4.82 亿元,同比增0.9%;获得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38.5%。业绩压力仍存在原材料涨价是调味料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且当前还在持续。根据浙商证券5月9日发布的研报,2022年至今,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0.4%、32.4%、1.9%,玻璃则增长了17.6%。为对冲成本上涨压力,多家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提价,如海天味业便将旗下产品的出厂价及终端价平均提涨5%。千禾味业未见有关于提价的正式文件公开披露,但此前股吧曾流传一份其对销售部门的提价通知,称“鉴于各主要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涨,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新价格自2021年11月18日起执行”,文件落款日期是2021年11月17日。公司调价通知文件来源:股吧有投资者在去年12月29日就文件内容去互动平台询问,公司未对此表示否定,回答称“公司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对利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实际表现以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为准”。从历年的收入构成来看,酱油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60%。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有别的是,千禾味业的酱油定位于高端市场,系列产品在售价上与海天、厨邦等品牌拉开了明显差距。以永辉超市APP上的售价为例,1.6升的海天味极鲜原价33.9元,1.63升的厨邦酱油原价35.5元,0.5升的千禾有机酱油原价51.9元。未否认提价决定、产品定位高端,但实际上公司酱油的平均售价却是逐步走低的。根据财报,2019年-2021年,公司的酱油收入分别为8.35亿、10.54亿元、11.82亿元,销售量分别为15.18万吨、20.25万吨、26.36万吨,换算下来单吨售价分别为5500元、5205元、4484元,而海天味业酱油在2021年的单吨销量为5334元。对于产品单吨售价的逐年走低,公司曾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系消费市场疲软,加大折扣所致。纵观各家企业产品的售价及促销情况,调味料厂家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是行业普遍现象。从终端来看,调味品性质较特殊,消费者对其敏感度更高,若频繁提价或提价时机不当,会影响经销商积极性,消费者不买账,对公司经营构成不利因素。若超出合理范围,则很可能造成库存积压,进入被动去库存周期。另外,发酵工艺也会带来成本的变数。千禾味业酿造酱油采取的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发酵时间一般在4-6个月。光大证券认为,由于公司酱油发酵周期长,黄豆价格上行带来的压力后置,叠加今年以来包装物价格上行较多,预计成本端短期承压。与此同时,千禾味业还面临市场份额难突破的难题。据国盛证券,目前公司以高端零添加为突破口完成了KA渠道(即重要客户渠道,通常指大型连锁商超)的布局,但在流通及餐饮渠道仍有较大空白,随着流通及餐饮渠道加速开拓,2022年全国化进程有望提速,2022年成效有望体现。但就目前而言,拓展市场并非易事。整体来看,我国调味品市场的现状是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调味品地区风格较为浓烈,细分板块市场需求多样,调味品全国化扩展的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尚未有垄断性龙头企业出现。根据欧睿统计的数据,按2020年零售额划分,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占总行业收入比不到30%,其中零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为海天味业、雀巢、李锦记、老干妈、美味鲜、海底捞、味达美、涪陵榨菜、卡夫亨氏、味好美,其中前三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7%、4%和3%,千禾味业未在其列。(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今年以来,千禾味业(603027.SH)的股价持续低迷,从1月4日的24.33元一路震荡下跌,5月13日收报16.84元/股,较上年同期的32.30元已经腰斩。公司目前的总市值为135亿元,动态市盈率为60.88倍,高于海天味业(603288.SH)的48.14倍、中炬高新(600872.SH)的31.17倍、恒顺醋业(600305.SH)的35.74倍。合理情况下,高估值应有持续的业绩高增长支撑,若业绩前景不乐观,则可能出现“估值杀”。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千禾味业也不例外。从公司目前的业绩来看,干扰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多项控费保利润千禾味业成立于1996年,于2016年上市,主营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千禾味业营收19.25亿元,同比增13.7%;获得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7.58%。事实上,2021年是调味品行业的低谷时刻。一方面,成本端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调味品企业赖以生存的传统经销体系遭遇冲击。原料方面,根据公司财报,黄豆、豆粕等是直接材料,占采购成本的70%以上。据wind数据,自2018年以来,黄豆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增长,由2018年年初的3848.30元/吨上升至2020年末的5056.70元/吨,年复合增速达14.63%。2021年,成本端的大豆等直接原材料、包材价格持续上行。根据浙商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40.5%、23.4%、3.2%,玻璃、瓦楞纸的价格则分别增长了15.6%、13.5%。种种因素之下,大部分调味品企业在2021年营收增长放缓、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以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海天、加加、厨邦、恒顺这些品牌为例,所属公司海天味业、加加酱油(002650.SZ)、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在2021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9.71%、-15.34%、-0.15%、-6.45%,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18%、-145.48%、-16.63%、-62.28%,净利率分别同比减少1.44、13.07、3.63、9.64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千禾味业2021年的业绩似乎相对稳健,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公司在近几年也陷入了盈利困境。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2016年-2021年,其营收规模从7.7亿元增至19.2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但净利润却没有同步跟涨,在2018年出现分水岭。2018年-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1.98亿元、2.06亿元、2.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6.61%、-17.4%、3.81%、7.58%;净利率同样有所下滑,同期分别为22.53%、14.63%、12.15%、11.5%。拆解公司的利润结构来看,成本是制约利润上涨的因素之一。2018年-2021年,直接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幅分别为6.92%、25.17%、17.89%、24.14%,带动营业总成本分别增11.18%、29.06%、19.37%、23.07%,逐渐大幅高于净利润增幅。2021年,公司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以期走出低谷,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期内广告费用同比增125%至2.29亿元。另外,公司还实施降薪举措。2021年,其销售人员较2020年新增4%至1143人,人均年薪为11.49万元,整体销售人员的薪酬较2020年下降16%。2022年一季度,为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公司再度缩减了相关费用,包括减少广告宣传费用投入,提高人效等。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5.1%,同比下降10.6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在这些举措作用下,利润弹性得以释放,期内公司营收4.82 亿元,同比增0.9%;获得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38.5%。业绩压力仍存在原材料涨价是调味料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且当前还在持续。根据浙商证券5月9日发布的研报,2022年至今,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0.4%、32.4%、1.9%,玻璃则增长了17.6%。为对冲成本上涨压力,多家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提价,如海天味业便将旗下产品的出厂价及终端价平均提涨5%。千禾味业未见有关于提价的正式文件公开披露,但此前股吧曾流传一份其对销售部门的提价通知,称“鉴于各主要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涨,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新价格自2021年11月18日起执行”,文件落款日期是2021年11月17日。公司调价通知文件来源:股吧有投资者在去年12月29日就文件内容去互动平台询问,公司未对此表示否定,回答称“公司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对利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实际表现以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为准”。从历年的收入构成来看,酱油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60%。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有别的是,千禾味业的酱油定位于高端市场,系列产品在售价上与海天、厨邦等品牌拉开了明显差距。以永辉超市APP上的售价为例,1.6升的海天味极鲜原价33.9元,1.63升的厨邦酱油原价35.5元,0.5升的千禾有机酱油原价51.9元。未否认提价决定、产品定位高端,但实际上公司酱油的平均售价却是逐步走低的。根据财报,2019年-2021年,公司的酱油收入分别为8.35亿、10.54亿元、11.82亿元,销售量分别为15.18万吨、20.25万吨、26.36万吨,换算下来单吨售价分别为5500元、5205元、4484元,而海天味业酱油在2021年的单吨销量为5334元。对于产品单吨售价的逐年走低,公司曾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系消费市场疲软,加大折扣所致。纵观各家企业产品的售价及促销情况,调味料厂家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是行业普遍现象。从终端来看,调味品性质较特殊,消费者对其敏感度更高,若频繁提价或提价时机不当,会影响经销商积极性,消费者不买账,对公司经营构成不利因素。若超出合理范围,则很可能造成库存积压,进入被动去库存周期。另外,发酵工艺也会带来成本的变数。千禾味业酿造酱油采取的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发酵时间一般在4-6个月。光大证券认为,由于公司酱油发酵周期长,黄豆价格上行带来的压力后置,叠加今年以来包装物价格上行较多,预计成本端短期承压。与此同时,千禾味业还面临市场份额难突破的难题。据国盛证券,目前公司以高端零添加为突破口完成了KA渠道(即重要客户渠道,通常指大型连锁商超)的布局,但在流通及餐饮渠道仍有较大空白,随着流通及餐饮渠道加速开拓,2022年全国化进程有望提速,2022年成效有望体现。但就目前而言,拓展市场并非易事。整体来看,我国调味品市场的现状是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调味品地区风格较为浓烈,细分板块市场需求多样,调味品全国化扩展的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尚未有垄断性龙头企业出现。根据欧睿统计的数据,按2020年零售额划分,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占总行业收入比不到30%,其中零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为海天味业、雀巢、李锦记、老干妈、美味鲜、海底捞、味达美、涪陵榨菜、卡夫亨氏、味好美,其中前三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7%、4%和3%,千禾味业未在其列。(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财经 Mon, 16 May 2022 13:31:24 GMT 《投资者网》乔丹 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9 2021年A股ESG信息披露超千家 上市公司聚力绿色可持续发展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0《投资者网》葛凡梅编辑nbsp; 汤巾随着国内市场ESG理念发展迎来黄金期,资管机构、市场舆情和政策监管共同发力推动ESG理念在国内的落地,ESG理念正在逐步发展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国内ESG资管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4月30日,国内ESG存续产品共1072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到人民币18140.85亿元。ESG相关公募基金产品共961个,其中投资策略明确包含ESG理念的主题基金产品规模为2664亿元,2021年、2020年增速分别为1.42倍、11.52倍。ESG理念首先在投资领域兴起,随后延伸到对被投资者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通过可持续发展动员企业走向ESG实践。ESG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上市公司ESG治理、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重要话题。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上市公司ESG实践的前身,无论企业披露的是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还是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均是上市公司在ESG实践方面所做出的信息披露工作。在A股市场,多部门共同推动ESG信息披露规范化。在监管层强化ESG信息披露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披质量及数量相比往年均有明显提升。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数量上看,全A股上市企业发布ESG相关报告的数量从2011年518份稳步增长至2021年的1125份,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政策加码ESG信息披露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ety)、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反映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重要信息,代表了一系列与企业运营相关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具体反映,也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及长期投资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衡量维度。ESG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发展,也离不开监管层的大力推动。近几年,与ESG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9月,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18年11月,《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发布,构建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2021年2月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将ESG信息纳入沟通内容;2021年6月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格式与准则,增设了两个ESG有关专章。2022年4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发布,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明确要求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中增加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信息,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中国政府部门针对ESG信息披露政策梳理资料来源:华宝证券华宝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相较于欧盟,国内政府部门ESG信披政策建设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国内针对企业ESG信披要求的政策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具体的披露指标指引。不同议题上,起步于G、E,双碳背景下E的重视程度凸显,当前针对S方面政策较少。要求形式上,大部分指标为定性指标。强制性上,整体强制性有所提升但仍然较低,但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范围较窄。中信证券则认为,国内虽尚未强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近年来监管机构已强制要求部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极大缓解了ESG投研中数据缺失的困境。具体来看,上交所通过内部系统向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其中加强了对ESG和科创属性信息披露的要求,明确科创板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并视情况单独编制和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而在2021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对于所有重点污染排放管理单位,以及在上一年度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依法处以十万元以上罚款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也纳入了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范围内,并且提出了对碳排放量、碳排放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将极大弥补环境数据的缺失。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渐成主流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ESG实践日渐受到关注,头部企业率先展开了ESG信息披露工作。根据《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2021年)》披露,近年来ESG信息披露总体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中高评价的上市公司数量呈逐年提升趋势。根据头豹研究院今年2月披露的数据,沪深300的上市企业的ESG报告披露率在过去10年间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50.7%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83.3%,表明A股头部企业已有较强的ESG披露意识。在企业社会责任浪潮之下,上市公司日益加强ESG治理工作,重视ESG信息披露工作,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明显改善。中信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A股发布2021年CSR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400家,较2020年增加260家,而2020年仅新增了128家企业发布,增速显著提升,但整体披露比例为30%,仍较低。从重要指数成份股披露情况来看,沪深300、中证800、中证1000披露比例分别为89%、74%、32%,其中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披露比例已接近90%,大盘股披露情况显著优于中小盘。A股ESG相关报告数据数据来源:中信证券ESG信息披露存在显著行业差异。从行业分布来看,其中银行业全部公司均已发布CSR报告,非银行金融披露比例也达到了89%。钢铁、交通运输、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共事业、房地产、传媒7个行业的披露比例超过40%,而消费者服务、机械行业披露比例则不足20%。中信证券认为该现象或与央行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相关,也受金融业自身注重合规、信息安全等行业属性影响。从企业属性来看,国有企业披露比例为49%,非国有企业披露比例为23%。中信证券表示,该现象表明国企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接纳ESG理念。企业ESG信息披露状况与企业规模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从企业市值分布来看,93%流通市值规模在1000亿以上的企业已发布2021年CSR报告企业,流通市值规模在100亿-1000亿的企业披露比例为57%,百亿以下则降为18%,企业信息披露情况与市值呈现显著正相关。从具体交易所板块来看,交易所数据显示,上证主板共有770余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ESG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全部科创板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专节披露了ESG相关信息,逾90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深圳交易市场共有550家公司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00余家。在企业主动披露ESG报告的同时,投资者对ESG相关内容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根据中信研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5月,2016年以来,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的投资者问答中明确提及ESG的问题数量共245条,涉及144家上市公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开始,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1年就出现了127条问答,同比增长508%。中信证券认为,这表明不仅机构投资人在接纳ESG理念,个人投资者同样开始关注企业ESG表现,ESG对于公司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信证券指出,市场关注焦点将逐步从是否发布转向披露质量,而报告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公信力。目前企业CSR报告普遍存在可靠性和可比性较差等应用难点,在信息披露比例逐渐升高的同时,市场关注焦点也将逐步转向披露质量。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ESG披露信息也日益完善,披露内容主要涉及环境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治理方面,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上市公司根据各自的企业特性及优势进行开展工作。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上证主板约970家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主动展示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上交所数据显示,近1300家公司已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机制,共投入环保资金1692亿元;约1200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合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0080万吨,环保投入及减排力度较上年均大幅增长。科创板有近7成公司自愿披露资源能耗及排放物信息,近6成公司披露碳减排的措施及效果。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研发与推广,打通节能减排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助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深市有1559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等相关内容,许多绿色产业公司通过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方式加快转型,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遭遇处罚的企业也不少。举例来看,2020年8月20日,海翔药业(002099.SZ)子公司因偷排水污染物被罚100万元并停产整顿;2021年8月,旺能环境(002034.SZ)、盛运环保(300090.SZ)旗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受到生态环境部公开处罚。2020年和2021年两年时间里,陕西建工(600248.SH)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公司中,至少包含132条生态环境领域的行政处罚记录;陕西煤业(601225.SH)则为52条。在这些处罚记录中,陕西建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聚集在大气、固废、水、噪声、重金属五类。2022年4月25日,中原环保(000544.SZ)发布关于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门在督查检查中发现,中原环保水务登封有限公司下属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泥处置存放不规范、污水出水水质指标超标情况,中原环保水务被处罚110万。《A股上市公司环境风险报告(2020-2021)》显示,2020年9月-2021年9月,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05家暴露环境风险,积累超2000条环保处罚,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近3亿元。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披露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贡献、能源消耗,助推企业有序减“碳”,结合企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升中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共投入扶贫资金及物资近521亿元,其中550余家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号召,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近千家公司通过定点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教育脱贫等其他方式积极贡献力量。2021年深圳交易所共有2500多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信息,1100多家公司披露了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信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柳磊表示,上市公司正不断加深对ESG理念的认识。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上市公司在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看,大部分蓝筹股公司均构建了高层深度参与、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ESG管理组织体系;上市公司不断强化ESG信息披露,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性和针对性。中信证券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应用于投资仍存在诸多痛点,一是报告可靠性仍存在质疑,由于CSR报告目前尚不存在强制性审核,此前披露中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且存在与年报口径出现差异的事件;二是报告之间的可比性较差,体现在各企业使用的参考标准不一致、指标披露不完全、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量化指标等多个层面。(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葛凡梅编辑nbsp; 汤巾随着国内市场ESG理念发展迎来黄金期,资管机构、市场舆情和政策监管共同发力推动ESG理念在国内的落地,ESG理念正在逐步发展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国内ESG资管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4月30日,国内ESG存续产品共1072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到人民币18140.85亿元。ESG相关公募基金产品共961个,其中投资策略明确包含ESG理念的主题基金产品规模为2664亿元,2021年、2020年增速分别为1.42倍、11.52倍。ESG理念首先在投资领域兴起,随后延伸到对被投资者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通过可持续发展动员企业走向ESG实践。ESG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上市公司ESG治理、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重要话题。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上市公司ESG实践的前身,无论企业披露的是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还是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均是上市公司在ESG实践方面所做出的信息披露工作。在A股市场,多部门共同推动ESG信息披露规范化。在监管层强化ESG信息披露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披质量及数量相比往年均有明显提升。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数量上看,全A股上市企业发布ESG相关报告的数量从2011年518份稳步增长至2021年的1125份,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政策加码ESG信息披露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ety)、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反映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重要信息,代表了一系列与企业运营相关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具体反映,也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及长期投资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衡量维度。ESG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发展,也离不开监管层的大力推动。近几年,与ESG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9月,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18年11月,《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发布,构建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2021年2月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将ESG信息纳入沟通内容;2021年6月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格式与准则,增设了两个ESG有关专章。2022年4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发布,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明确要求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中增加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信息,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中国政府部门针对ESG信息披露政策梳理资料来源:华宝证券华宝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相较于欧盟,国内政府部门ESG信披政策建设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国内针对企业ESG信披要求的政策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具体的披露指标指引。不同议题上,起步于G、E,双碳背景下E的重视程度凸显,当前针对S方面政策较少。要求形式上,大部分指标为定性指标。强制性上,整体强制性有所提升但仍然较低,但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范围较窄。中信证券则认为,国内虽尚未强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近年来监管机构已强制要求部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极大缓解了ESG投研中数据缺失的困境。具体来看,上交所通过内部系统向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其中加强了对ESG和科创属性信息披露的要求,明确科创板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并视情况单独编制和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而在2021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对于所有重点污染排放管理单位,以及在上一年度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依法处以十万元以上罚款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也纳入了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范围内,并且提出了对碳排放量、碳排放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将极大弥补环境数据的缺失。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渐成主流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ESG实践日渐受到关注,头部企业率先展开了ESG信息披露工作。根据《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2021年)》披露,近年来ESG信息披露总体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中高评价的上市公司数量呈逐年提升趋势。根据头豹研究院今年2月披露的数据,沪深300的上市企业的ESG报告披露率在过去10年间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50.7%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83.3%,表明A股头部企业已有较强的ESG披露意识。在企业社会责任浪潮之下,上市公司日益加强ESG治理工作,重视ESG信息披露工作,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明显改善。中信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A股发布2021年CSR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400家,较2020年增加260家,而2020年仅新增了128家企业发布,增速显著提升,但整体披露比例为30%,仍较低。从重要指数成份股披露情况来看,沪深300、中证800、中证1000披露比例分别为89%、74%、32%,其中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披露比例已接近90%,大盘股披露情况显著优于中小盘。A股ESG相关报告数据数据来源:中信证券ESG信息披露存在显著行业差异。从行业分布来看,其中银行业全部公司均已发布CSR报告,非银行金融披露比例也达到了89%。钢铁、交通运输、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共事业、房地产、传媒7个行业的披露比例超过40%,而消费者服务、机械行业披露比例则不足20%。中信证券认为该现象或与央行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相关,也受金融业自身注重合规、信息安全等行业属性影响。从企业属性来看,国有企业披露比例为49%,非国有企业披露比例为23%。中信证券表示,该现象表明国企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接纳ESG理念。企业ESG信息披露状况与企业规模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从企业市值分布来看,93%流通市值规模在1000亿以上的企业已发布2021年CSR报告企业,流通市值规模在100亿-1000亿的企业披露比例为57%,百亿以下则降为18%,企业信息披露情况与市值呈现显著正相关。从具体交易所板块来看,交易所数据显示,上证主板共有770余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ESG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全部科创板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专节披露了ESG相关信息,逾90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深圳交易市场共有550家公司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00余家。在企业主动披露ESG报告的同时,投资者对ESG相关内容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根据中信研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5月,2016年以来,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的投资者问答中明确提及ESG的问题数量共245条,涉及144家上市公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开始,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1年就出现了127条问答,同比增长508%。中信证券认为,这表明不仅机构投资人在接纳ESG理念,个人投资者同样开始关注企业ESG表现,ESG对于公司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信证券指出,市场关注焦点将逐步从是否发布转向披露质量,而报告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公信力。目前企业CSR报告普遍存在可靠性和可比性较差等应用难点,在信息披露比例逐渐升高的同时,市场关注焦点也将逐步转向披露质量。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ESG披露信息也日益完善,披露内容主要涉及环境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治理方面,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上市公司根据各自的企业特性及优势进行开展工作。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上证主板约970家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主动展示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上交所数据显示,近1300家公司已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机制,共投入环保资金1692亿元;约1200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合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0080万吨,环保投入及减排力度较上年均大幅增长。科创板有近7成公司自愿披露资源能耗及排放物信息,近6成公司披露碳减排的措施及效果。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研发与推广,打通节能减排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助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深市有1559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等相关内容,许多绿色产业公司通过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方式加快转型,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遭遇处罚的企业也不少。举例来看,2020年8月20日,海翔药业(002099.SZ)子公司因偷排水污染物被罚100万元并停产整顿;2021年8月,旺能环境(002034.SZ)、盛运环保(300090.SZ)旗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受到生态环境部公开处罚。2020年和2021年两年时间里,陕西建工(600248.SH)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公司中,至少包含132条生态环境领域的行政处罚记录;陕西煤业(601225.SH)则为52条。在这些处罚记录中,陕西建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聚集在大气、固废、水、噪声、重金属五类。2022年4月25日,中原环保(000544.SZ)发布关于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门在督查检查中发现,中原环保水务登封有限公司下属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泥处置存放不规范、污水出水水质指标超标情况,中原环保水务被处罚110万。《A股上市公司环境风险报告(2020-2021)》显示,2020年9月-2021年9月,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05家暴露环境风险,积累超2000条环保处罚,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近3亿元。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披露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贡献、能源消耗,助推企业有序减“碳”,结合企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升中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共投入扶贫资金及物资近521亿元,其中550余家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号召,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近千家公司通过定点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教育脱贫等其他方式积极贡献力量。2021年深圳交易所共有2500多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信息,1100多家公司披露了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信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柳磊表示,上市公司正不断加深对ESG理念的认识。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上市公司在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看,大部分蓝筹股公司均构建了高层深度参与、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ESG管理组织体系;上市公司不断强化ESG信息披露,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性和针对性。中信证券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应用于投资仍存在诸多痛点,一是报告可靠性仍存在质疑,由于CSR报告目前尚不存在强制性审核,此前披露中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且存在与年报口径出现差异的事件;二是报告之间的可比性较差,体现在各企业使用的参考标准不一致、指标披露不完全、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量化指标等多个层面。(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Mon, 16 May 2022 13:31:24 GMT《投资者网》葛凡梅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40 什么是“老鼠仓”你知道吗? | 思维百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1​在股市中有一条规定,相关从业人员不能直接参与证券股票投资,就是为了防止“内幕交易”。而老鼠仓就属于内幕交易的一种,是券商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经常买股票的你,知道老鼠仓是怎么操作的吗?今天思维百科将带你了解老鼠仓的操作过程,及怎样辨别它。nbsp;老鼠仓具体操作过程nbsp;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小彭是某大型基金的一个经理,管理基金“新能源一号”,其投资方向主要是由小彭来决定,有一天,小彭开始求财心切了,于是用别人的账号,或者使用隐秘的方式通知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先入某只个股,然后再利用职务之便买进这只股以此拉升股价,待股价上涨之后,小彭和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先获利出局。在股市上,对于这类不属于机构本身的,是通过一定关系来实现低价位成交的仓位,即称“老鼠仓”。历史上其实有多起老鼠仓的案例,如原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就曾利用自己担任基金经理所掌握的未公开信息,非法进行股票买卖,在长达两年时间里操纵老鼠仓非法获利1883万余元。nbsp;老鼠仓的辨别方法nbsp;一般来讲,老鼠仓交易过程持续时间很短,为了避免被其他人低价成交,往往以散户来不及反应的速度,迅速把股价恢复到正常的交易通道里,表现在k线形态上是留下一根长长的下影线,有时候也会在开盘的时候就出现大幅跳低开盘的现象,然后在盘中形成大阳线走势形态。同时,为防止主力资金为了出货而故意表现出“老鼠仓”形的K线形态,你还需要结合以下3种方法进行分析。nbsp;一、采用当天涨幅作为判断,当涨幅达到1-2%以上时;二、用均线系统判断,老鼠仓的K线形态成立当天的最低价要比5天移动平均价低7.5%以上;三、参考成交量,如果在上冲过程中量能放的过大过快,就要密切关注主力是否在出货。nbsp;不过讲到这大家也不要被老鼠仓所吓到,因为近些年股市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违背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诚信原则,是严重的职业操守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包括老鼠仓在内的违规行为有明确涉及,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nbsp;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这一举措,长期来看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实有裨益。(思维财经出品)■​在股市中有一条规定,相关从业人员不能直接参与证券股票投资,就是为了防止“内幕交易”。而老鼠仓就属于内幕交易的一种,是券商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经常买股票的你,知道老鼠仓是怎么操作的吗?今天思维百科将带你了解老鼠仓的操作过程,及怎样辨别它。nbsp;老鼠仓具体操作过程nbsp;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小彭是某大型基金的一个经理,管理基金“新能源一号”,其投资方向主要是由小彭来决定,有一天,小彭开始求财心切了,于是用别人的账号,或者使用隐秘的方式通知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先入某只个股,然后再利用职务之便买进这只股以此拉升股价,待股价上涨之后,小彭和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先获利出局。在股市上,对于这类不属于机构本身的,是通过一定关系来实现低价位成交的仓位,即称“老鼠仓”。历史上其实有多起老鼠仓的案例,如原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就曾利用自己担任基金经理所掌握的未公开信息,非法进行股票买卖,在长达两年时间里操纵老鼠仓非法获利1883万余元。nbsp;老鼠仓的辨别方法nbsp;一般来讲,老鼠仓交易过程持续时间很短,为了避免被其他人低价成交,往往以散户来不及反应的速度,迅速把股价恢复到正常的交易通道里,表现在k线形态上是留下一根长长的下影线,有时候也会在开盘的时候就出现大幅跳低开盘的现象,然后在盘中形成大阳线走势形态。同时,为防止主力资金为了出货而故意表现出“老鼠仓”形的K线形态,你还需要结合以下3种方法进行分析。nbsp;一、采用当天涨幅作为判断,当涨幅达到1-2%以上时;二、用均线系统判断,老鼠仓的K线形态成立当天的最低价要比5天移动平均价低7.5%以上;三、参考成交量,如果在上冲过程中量能放的过大过快,就要密切关注主力是否在出货。nbsp;不过讲到这大家也不要被老鼠仓所吓到,因为近些年股市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违背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诚信原则,是严重的职业操守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包括老鼠仓在内的违规行为有明确涉及,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nbsp;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这一举措,长期来看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实有裨益。(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Sun, 15 May 2022 13:31:30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8431

关于乔丹个人介绍的信息

the end
title icon 最近综合体育
title icon 今日直播
    暂时没有数据